伴随着僧人的冷静,散乱在地的佛本和经文也逐渐消失,“不过有一点你说得没错,善恶是天生的,有些人一出生就正直善良、勇敢坚韧,可有些人天生就带着自私,从骨子里流露着伤害他人的欲望。”
“而这些人的一生,都在尝试压制心中的恶。”僧人抬眸直视闻人淮,似乎想通过她的眼眸,窥知内心世界,“如果能够永远压制恶意,让恶端的种子彻底溺死于萌芽,或许也是一种超乎寻人的耐力。”
僧人捻动佛珠讲人生道理的样子,颇有几分寺庙德高望重的大师传道授业的风范。
“您说的对,过去的我就没能遏制住心中的恶,那……大师你控制住自己了吗?”铺垫说了一大堆,总算进正题,闻人淮的笑意温柔中带着狡猾。
僧人的眼中闪过惊愕,转头看向周围还未完全消失的狼藉,这才意识到刚才做了什么。
“我对佛门心有敬畏但了解不深,但却记得一句话,叫‘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’,人一旦起了嗔心,就会失去理智做出愚蠢行为,永远回不到最初的道路。”
闻人淮双手合十,虔诚地看向眼前的僧人。
“……你说的没错,我不该嫉妒惠能,不该用我的嗔心去怨恨,甚至报复他。”僧人好似大彻大悟般,眼中闪过通明,随后隔着窗户眺望远方。
“一切佛法,自心本有。将心外求,舍父逃走。修行法门应循序渐进,一步一个脚印。我既没有慧能那样天资聪颖的悟性,便该做到坚守本心,怎可因一时妒忌起嗔心?”
其实茫茫人海中能有几人做到“顿悟”,大部分还处于“渐悟”阶段。
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讲,脚踏实地并时刻勤勉,这才是最切实可行的修行方法,只有少数具备能够慧根有大智慧的人,才能才短时间内达到常人难以追赶的境界。
“依我看来,小师父您的经历反倒比您口中那位悟性极高的僧人,更让人共情。”闻人淮没有拍马屁,只是实话实说。
僧人听闻人淮这般说,瞬间涨红了脸,“贫僧方才口出狂言、情绪激动,甚至做出摔打经文的行为,是在愧对施主的共情。”
说罢他将手腕的佛珠取下来递给闻人淮,“这是师父送我的佛珠,带上它可清心凝神,神秀方才被嗔心侵蚀,经施主点拨才得以找回本心,此物赠与施主,还请笑纳。”
闻人淮明白“清心凝神”的话外音就是在规则怪谈世界,有清除认知污染的意思。
正好她空间里的姑苏潭水快用完了,也不推辞,笑着接过,“谢谢小师父。”
说完她又往功德箱里投入1000诡币。
系统说神佛厌恶急功近利之人,当玩家功德已满,自会提供隐藏任务,可闻人淮里里外外都花了好几万诡币!
这石头扔进水里还有个响呢,诡币扔进功德箱真是半点音讯也没有。
闻人淮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投多少才算攒够功德,决定问问眼前的僧人,“小师父您说如何才算功德已满呢?”
“心诚则至。”
闻人淮觉得这句话是没用的废话,但她早没了力气跟僧人争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