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苏阳和儿子苏文浩商量了之后,他们父子俩下次来觐见沈天娇来投诚的。
希望借着他们的诚意和投诚,保住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。
“但是其实我那堂兄苏文之,已经遭了不测身亡了。”
“我祖父本就最是疼爱我这堂兄,因此大受打击,脑子不清楚犯了糊涂。”
“近日不知道听了谁的蛊惑,竟然要联合李朝晖意图谋反。”
“请皇后娘娘明鉴,臣父子俩绝对没有参与此事。”
“臣父亲无意间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,就与臣商量要进宫向皇后娘娘检举此事。”
“臣等绝无反叛谋逆之心,臣父子愿意做内应,助皇后娘娘一举铲除这些谋逆之人。”
“事成之后,惟愿皇后娘娘可怜,放过臣的一家老小。”
“臣父子愿意辞官归隐乡野,从此之后家中子孙永不入仕为官。”
苏文浩和他的父亲苏阳一样,都属于是那种比较清醒的一类人了。
自小长在苏家,苏文浩亲眼目睹了,苏畅的偏心和冷漠无情。
这让他不管是对自己的父亲,还是对自己的认知都很清楚明白,他们只不过是苏畅利用的工具罢了,随时可以牺牲随时可以被弃掉。
在苏家他们永远都只可能是工具人,永远也成不了家人。
既然不能成为家人彼此守护,只能作为一个毫不重要的,无关紧要的工具人存在,那么这个家不要也罢,这些所谓的亲人不要也行。
苏畅这些年,为了苏家可谓是鞍前马后不辞劳苦,但是结果呢,他在苏畅心里照样是个外人。
事情做得好,得几句不值钱的夸赞。事情做的不好,就会被弃之如敝履,说些难听伤人的话是轻的,还少不了受责罚。
苏阳的出身是他没办法改变的事实,但是造成这一切后果罪魁祸首却是苏畅,若不是他行为不端,又怎么可能会发生那种事情呢?
可结果呢,罪魁祸首没有受到任何的指责和处罚,受害者却要承担这一切的后果。
这公平吗?这有天理吗?
如此这般也就罢了,现在苏畅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,为了给自己做错了事情,罪有应得的孙子报仇,就要拉上他们一家老小来赔命。
这是苏文浩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,所以他才会说服自己的父亲苏阳,到沈天娇这儿来主动认罪。
希望能够做沈天娇的内应,借此机会使自己的家人逃脱被杀的厄运,从此以后远离苏家,能够平平安安的过他们的自己的日子。
在苏文浩没有说,苏畅已经和李朝晖联手勾结在一起之前,其实沈天娇已经猜到了,这两个人要联手对付自己了。
但是沈天娇没想到的是,竟然会这么快,照目前的情况来看,苏畅应该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跟李朝晖有勾结了。
只不过苏畅为人谨慎,把事情做的隐秘没有被发现而已。
像苏畅这种为了自己的利益,既拥护皇帝又遍地撒网,暗地里支持那些有权势的势力的做法,在云离的官场上比比皆是屡见不鲜。
所以这云离的朝堂若是不改革的话,皇权就不能稳固,造反谋逆的事情就会永不止息。
长此以往下去,云离的国力就会被消耗殆尽,不用等那些敌国来攻打,自己就把自己给耗灭国了。
苏阳和苏文浩两个人,此时虽然是站着的,但是两个人的头低的都快要着地了。
沈天娇不开口说话的每分每秒,对于他们父子俩来说都是战惊惧怕和折磨的。
这位云离真正的掌权者,此时任何的一个决定都能够改变他们一家人的命运。
或是逃过此劫,从此以后他们一家人归隐乡野安稳度日,又或是惹怒了圣颜,他们父子俩当即毙命,那他们一家人就要以另一种方式团聚了。
沈天娇抬起头看着
“本宫可以赦免你们一家人的死罪,但是这个代价有点儿大,本宫可以给你们考虑的期限。”
“等你们考虑清楚了,再来告诉本宫?”
“皇后娘娘。”苏文浩突然跪下,说道:“皇后娘娘,不管是什么样的代价,只要能救臣一家老小的性命,臣都愿意接受。”
“不论什么代价?”沈天娇垂目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苏文浩,问道:“即使是用你的性命为代价,你也愿意?”
“臣,愿意。”苏文浩的声音不大,但是却异常的坚定。
“皇后娘娘,我儿年幼不懂事,我,我愿意,这条命不值钱,您要我做什么,我去做。”
一旁的苏阳一听说,沈天娇要让苏文浩以性命为代价,去换取全家人的平安,他顿时慌了。
他一把年纪了,这条命要与不要都没有那么得重要了,但是他儿子不一样,他儿子如今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,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他要好好的活着才是。
沈天娇看着自己面前,这两个都愿意为了自己家人,舍弃自己性命的人,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。
在这些世家大族之家,人人都尊崇利益至上,很多人为了自己,不惜去伤害自己最亲最爱的人。
把自己的父母,兄弟,姐妹,当作是自己的踏脚石,让他们为自己铺路。
今日这般感人的情景,倒真的是少见。
“行了,起来吧。”沈天娇让苏文浩去做的事情,的确是有很大的风险,但是应该还不至于会要他的命。
毕竟这苏文浩看起来也是个很机灵的人,机灵的人遇事总会变通的,只要应对得当就能够平安的度过危机,化险为夷的。
“本宫不要你们的命,但是你们自己的命要靠你们自己去挣。”
“至于挣不挣的了,那可就是你们的事了。”
“不过本宫可以提前给你们一个恩典,除了你们两个之外,你们其余的家人,本宫可以送他们先离开京城,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。”
“等你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,本宫会派人送你们过去一家团圆的。”
事情还没办,恩典就已经赐下了,那还有什么好说的,苏家父子俩此时只有磕头谢恩了。